中国民俗——万福礼,寓意万福万寿、绵长不断…

    4316阅    字体: 

自古以来中国素有“文明古国、礼仪之邦”的美称,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,“礼”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标志,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。中国传统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曾说过:“不学礼,无以立”,可见礼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占据的重要地位。

中国素有“礼仪之邦”之称,“礼”在社会无时不在,出行有礼,坐卧有礼,宴饮有礼,婚丧有礼,寿诞有礼,祭祀有礼,征战有礼等。其中的拱手礼、万福礼是最具中国味道的传统礼仪。

万福礼,人们行礼时口道万福,便是万福礼,不特指行礼动作。而万福礼与深衣一样,最早都是不分男女,男女通用。因此在先秦、秦、汉、唐时代,是用于交流问好,口道万福祝之。

万福礼的起源及发展

“万福”二字,出自《诗经》,最早是表示祝福的吉祥语。

《小雅·蓼萧》中有“万福攸同”;《小雅·桑扈》中有“万福来求”。这两首诗中的“万福”,都是表福气满满、福气多多之意。

基于“万福”的意思,所以后来“万福”发展为祝颂的话:祝福别人长寿,或者称颂别人功绩。宫廷之中,“万福”还多用于下级对皇帝、皇后、皇太后的祝颂话。

“皇太后万福,至尊孝性非常,殿下不须别虑。”——《北史》

因私谓处钧曰:“圣上万福,王宜竭力忠孝,不可草草。”——《新五代史》

到唐代时,武则天称帝,改国号为“周”,她重新制定了一套女子拜礼,用于提高女子地位。以前,女人要跪拜,但武则天规定,女子“正身下立,两手当胸前,微俯首,微动手,微屈膝”即可,不须跪拜。这种礼仪,在当时叫“女人拜”。

此后,“女人拜”的礼仪便流传了下来,宋元明清时期,女子都会行此礼。直到清朝时,江永还在《周礼疑义举要》中说:“今时妇人之拜,直身而微动其手,微曲其膝”。

由于唐代时“万福”已经逐渐成为女人行礼用语,女人在行“女人拜”之礼时,也会口称“万福”。“女人拜”之礼和口称“万福”的结合,就是“万福礼”。

万福礼的形式

最初的万福礼:女子双手放在胸前正中间,不分左右。双手握拳,且右拳在左拳上,上下稍微移动。头微低,稍微弯曲一下膝盖。这就是完整的一套动作,做动作的时候,口说“万福”,便是万福礼了。

这是汉族女子的万福礼,到了清代中后期,由于被汉化,满族女子也开始行万福礼。但是满族万福礼略有不同。

满族女子在行万福礼时:左腿在前,右腿在后,两翻交,并拢手指,双手手指相握,置于身体左侧,同时下蹲,幅度不要太大。这种万福礼,其实是和蹲礼的结合。

唐宋时期,不仅有万福礼,还有叉手礼,二者可以结合使用。宋代有一幅《杂剧图》,图中两个女子就是行叉手礼。如果在行叉手礼的同时,口中称“某某万福”,就可以视为“叉手万福礼”。

比如《水浒传》中,潘金莲第一次见到武松时,就是“叉手向前道‘叔叔万福’”。后来,潘金莲失手打了西门庆,也是“叉手深深地道个万福”。

现在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变中,女子行传统的“万福礼”如今在生活中已经很难见到了。

虽说貌似看来女子“万福礼”已经退出了社交场所,其实女子“万福礼”并没有离开现实生活。我们不过是在现实生活的不经意间,对传统的女子“万福礼”进行了变革而已。

当代的万福礼

我们大概都曾会经看到在许多社交场合、活动中(如空乘、宾馆、酒楼以及酒会社交、大型交往等等场合)那种:正身直立,右手轻盖在左手上,双手搭在中右侧腰边,微俯身低头,或微屈膝或不屈膝,口说“您好”的女子行礼法。

我们通常只把这个礼仪形态看作是个“迎宾礼”,但它基本保留了传统“万福礼”的礼态,如果你了解传统“万福礼”礼容形态,你就可以得知这个“迎宾礼”实际上就是当代的女子“万福礼”。

图文源自:每天学点旺运风水学

稍后转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