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三条妙法 鉴别他人内在人品

    字体: 

《论语》记载,当樊迟问孔子,什么是智慧时,孔子回答说:“知人”。

知人是与人打交道的依据,也是一门极为高深的学问。孔子曾说:“凡人心险于山川,难于知天”,可见善于了解人、识别人确非易事。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治国理政,都不能不知人。知人虽然很难,但不是没有办法。孔子是怎么知人的呢?

视其所以:看他的言行

认识一个人,先看他的言谈和行为如何。孔子说:“不知言,无以知人也”,不懂得分辨别人说的话,就不可能识别人。

认识一个人,不仅要看他说什么,更要看他做什么。比如说,孔子的弟子中,能言善辩的子贡,以其卓越的经商、外交才干,经常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,而不善言谈的颜回同样以好学求仁的力行得到了老师的极高评价。

如何评判一个人,最直接的,就是先以平时都能看得到的日常言行来进行判断。不过,如果一个人平时的言行,看起来很好,或是很坏,姑且留下一个初步印象,但还不能下结论。第一个层次强调对行为要以实际所为评价为主,动机考察为辅。

观其所由:看他的做事方法

我们要留意看看,一个人为了达到目的是否行正道,还是不择手段,无所不用其极。我们平常说的“心术”正不正就与此有关,方式方法就是“术”,术也就是心的表现,透过术便能看到心。

观其所由,即看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最初动机和目的,采取的是什么手段。大家都想发财,有的靠连累他人的手段,有人靠物美价廉的产品,手段大相径庭,人品高下立判。

所谓的“观”,是站在高处,由此观彼、从近看远,有一种全盘把握的意思,把握了事情的“来龙去脉”,知道它是怎么一步一步衍生出来的,是不是步步都合理,所以“观”可以观出“所由”,知所从来。这是第二个层次。

察其所安:看他的喜好

上面说的都是人有想法,想做事的时候。在什么想法也没有,很休闲的情况下,我们怎么观察一个人呢?这就用到第三句话:察其所安,即看他的业余爱好是什么,或者说在他很放松的情况下,他都喜欢做些什么。

爱因斯坦曾说过,人和人不同之处在于业余时间。的确如此。上班的时候大家都差不多,按部就班做工作,看不出有多大的差别。但一到业余时间,这是自己完全自主的时间了。他是用在学习充电上?还是用到喝酒交际上?还是用到打牌麻将上?处理业余时间的不同方式,折射出不同的抱负,决定着不同的人生。

可以说,在其所安之事上,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为人。

说深一点,比如有些人,灾难捐款,众人皆捐,他亦捐之,却是环境与时势使然,内心并不很乐于做,也不反感,其慈善之心非一贯的,非“安”于此。察其所安,实际上是看一个人的心承载在什么东西上能使他快乐。这样你就能看清一个人的内在人品了。

子曰:“视其所以,观其所由,察其所安,人焉廋哉?人焉廋哉?”

翻译过来是这样的。孔子说:“要了解一个人,应看他言行的动机,观察达到目的所采取的手段,考察他安心干什么,这样,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?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?”

电影《教父》中,就有这样一句台词:“在一秒钟内看透本质的人,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,注定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。”

图文:易祈文化

相关阅读

分享到朋友圈:

  • 1、在手机中打开微信App。
  • 2、使用微信中的【扫一扫】功能扫描左边的二维码,开始分享。

分享给朋友:

  • 1、在手机中打开微信App。
  • 2、使用微信中的【扫一扫】功能扫描左边的二维码,开始分享。
稍后转到: